2024年5月23日星期四

為什麼宇宙是黑色,而不是白色?如果宇宙是白色的會怎樣呢?

浩瀚宇宙、群星璀璨,我們所看到的是所有的星體都存在於一片黑暗之中,而如果宇宙是白色的,會是什麼樣呢?為什麼就一定是黑色?宇宙的起源有一種天文學理論,大爆炸宇宙論,其在學術界影響較大,是1927年由比利時數學家勒梅特提出,他認為最初宇宙的物質集中在一個超原子的宇宙蛋里,在一次無與倫比的大爆炸中分裂成無數碎片,形成了今天的宇宙。

大爆炸宇宙論,也只是對於宇宙僅僅為一個點,其他為空白無法估量,而壓縮在一個極小空間的一種意象,在宇宙的初期溫度高達在100億度以上,物質密度也達到了無法預計,整個宇宙只有電子、光子、中子、質子和中微子等一些基本粒子形態的物質而達到平衡。因為整個體系不斷膨化,導致溫度降到約10億度時,中子開始要麼發生衰變,要麼與質子結合成中氧、氦等元素,再到溫度進而下降到100萬度後,宇宙中的物質主要是電子、光子、質子和一些比較輕的原子核,再到當溫度降到幾千度時,輻射降低退去。宇宙間主要剩的是氣態物質,氣體慢慢匯聚成氣雲,在逐漸形成各種各樣的恆星體系,成為我們今天看到的宇宙。如果宇宙空間真是無極限,星體不計其數,光照時間無限長,夜幕上應該都是發光的星星,沒有任何空隙,應該一直都是白色才對。

為什麼事實並不是這樣呢?第一,宇宙其實並不是無極限,直徑約900億光年,光這時間也並非無限長,不超過137億年,也就是宇宙大爆炸的時間。其實宇宙並不是從來都這麼黑,大爆炸最初那段時間,宇宙相較現在小多了,裏面的物質更稠密也更加亮。但是從那時到現在,宇宙一天天暗下去。

第二,銀河系中的恆星70%都是紅矮星,它們的質量和體積遠不到太陽的二分之一,發紅色光芒,亮度比較暗弱,所有紅矮星都只有在天文望遠鏡里能夠看到,肉眼是無法發覺的。但它們佔了恆星的大部分,銀河系外恆星的數量無法估計,但肉眼無法看,到這個問題,我們就沒有深究的必要了。所以天體發光能力有限,這也就是為什麼宇宙是我們肉眼中的黑色?

第三,星際間的星雲都含有大量消光物質,它們擋住了很多的光芒,最後恆星都有一定的壽命,體積越大,亮度越高的恆星壽命越短,會爆發為新星或者超新星,然後轉化為白矮星或中子星,我們就看不到了,所以我們看到的宇宙無法成為白色,而是一片黑色了。(裝載今日頭條「探索宇宙的秘密」)

沒有留言:

發佈留言

主题:为什么俄罗斯总是“排华”?

   主题:为什么俄罗斯总是“排华”? 觀看次數:312 次 跳至第一則未讀訊息 Kasia Hu 未讀, 2011年2月28日 上午2:37:02    收件者︰ 无所不坛、政治论坛 送交者:  ZTie  于 北京时间 02/18/2011 ( 785 reads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