楊美儀
楊美儀

宇宙學家也不解的女人謎

發佈時間: 2018/03/21

宇宙學家也不解的女人謎

英國著名物理學家史蒂芬‧霍金在3月14日逝世,他的離世令媒體再度重溫他一生的精采片段。從來他的每句話都受世人重視,並視為意味深長,值得世人多加思索。經歷過兩段婚姻的霍金曾說︰「女人完全像謎般令人不解。」研究宇宙而聞名世界的他,更坦言一天花最多時間是「想女人亅。

莫說霍金先生,我是女人,畢生與女性共事,也不太懂女人心,女人的思維比宇宙更複雜深奧、更撲朔迷離。年三十晚上網訂產品,竟想年初一收貨;不付速遞費,又硬要你送貨去赤鱲角。正如劉青雲所說︰「化完粧,要落粧;落完粧,要化粧。要曬又要美白。」矛盾非常。

男人常罵女人黐綫;女人又常罵男人頭大無腦,的確是罵對了。男女的大腦不盡相同,女人腦部神經本身比男人多出11%,不時搭錯綫或黐了綫又有何出奇?男人大腦的體積比女人大9%左右,然而男女腦細胞的數目是一樣的。所以腦細小而裝載着同等分量的腦細胞的女人頭顱,其細胞排列就相對較緊密了,所以男人頭大並不代表腦袋較優異。

由於腦部結構和化學物質的差異,女人對一些芝麻綠豆的事的儲存記憶比男人好,是因男女腦內是用不同的區域和迴路。所以女人記仇並不是小器,而是天生功能所賜。大腦受荷爾蒙影響很深,女人五時花六時變的特性是受荷爾蒙所支配。女人本身荷爾蒙種類比男人多,複雜和不穩,因而令女人的情緒變幻無常。

男人們,請別再自責不明身邊的女人想甚麼。連霍金都說唔明,你們又怎會明?有人形容在麻將枱上最能看出一個女人的真性情,我就認為扮靚的大前提下最能看到真面目。想知道你身邊的女人有多難服侍?跟她一起去化粧專櫃走一趟就有答案了。

霍金探索過無數物理學現象,卻終其一生也不能理解極度化學的女人,只可說女人就如霍金所形容的外星人般,神秘莫測,難以理解,卻令人充滿幻想的/遐想的!

(本欄逢周三至五刊登)

撰文: 楊美儀 美國認證專業美學家、 HerbalGram創立人、大韓民國忠清北道榮譽大使
欄名: 緣來有美

楊美儀
楊美儀

你活成了自己想成為的人嗎?

發佈時間: 2025/07/07

你活成了自己想成為的人嗎?

收到讀者的來信,大多讓我感到沉重。他們分享自己的故事,覺得上天不公平,無法成就夢想。

年輕時,我也曾這樣想。工作再努力,卻見不少人輕易成功,心裡總覺得委屈,常常埋怨命運不公。

隨着年紀漸長,看法改變了。能夠做着自己喜歡的事,本身就是一種幸運。我開始不再執着於得與失,而是提醒自己全力以赴,盡情享受整個過程就足夠

今天你若再問我,我會說相信上天是公平的。公平可能不是立即顯現,但會在歲月中慢慢還你一個交代。

也許沒有人會相信,一個經歷過風雨的人,內心仍能保持單純。別人說的話,我往往都會相信。可能因為我不喜歡說謊,也不習慣懷疑別人。

有朋友說我有一顆單純的心,上天同時賜予我敏銳的觸覺去保護自己。回望過去,壞人從未真正靠近過我。儘管我並不聰明,但每當遇上壞人,總會很快看穿對方,或自然地與對方失去聯絡。我一直深信,身邊有護法神在守護自己。

我成長於重男輕女的傳統家庭,在兄弟姊妹之中所獲得的支持最少,然而,上天給我的機會卻是最多。

我從未迷失過自己,或許正因如此,自尊心一直很強。我也從未賺過一分見不得光的錢,這讓我一直活得坦然。

多年前,我在亞視的化妝間遇見林祖輝。年少時我們常一起拍廣告,他竟然還記得我中學時對他說過的一句話:「我會堅持自己的原則,不會像有些女孩為了機會不擇手段。年老的時候,最重要是能喜歡自己。」

我小時候就是如此老土,這樣想,就這樣說出來。但我確實活成自己心中想成為的那個人。

人生到了這個階段,我學會抽離,從另一個角度看自己,也學會欣賞自己。

許多人一生追求的是成為別人眼中的「成功」,以為那就是成就。但我想說,我們不需要別人的認可與理解。真正的成就,是你能否坦然地面對鏡中的自己。

當你活成了自己所相信的模樣,那份踏實與清醒,是誰也奪不走的。

(本欄隔星期二、逢星期五刊登)

撰文: 楊美儀 美國認證專業美學家、HerbalGram創立人、大韓民國忠清北道榮譽大使/國際諮問官 angela@herbalgram.us
欄名: 緣來有美

楊美儀
楊美儀

創作可自由 學問需訓練

發佈時間: 2025/07/04

創作可自由 學問需訓練

許多著名畫家都是自學成材,透過實驗和實踐發展自己的風格與技巧。的確,個人的創造力和表達方式在藝術中非常重要。最初我也以為可以如此,尤其我喜歡抽象畫,以為憑心情、創意和對色彩的觸覺就能摸索出個人風格。

但當我面對一個五呎乘五呎的大畫板時,往往不知從何入手。有些藝術家會憑直覺地從任何地方開始,但我開始意識到單憑感覺是不夠的。既然身處卡梅爾這個藝術氛圍濃厚的地方,我決定報讀正統課程,學習基本功。

早前在佛光山參加佛七,我也體會到,連唸佛其實都講究功夫與方法。要鑽研一門學問,必須經過訓練。畫畫也不例外,未動筆之前,已經要思考構圖,比例與佈局。這些不是單憑靈感就能掌握,而是透過系統學習而來。

中國畫在色彩上通常較內斂。許多知名中國畫家的成長背景來自泥土,對色彩的敏感度不如西方藝術家,但他們在層次變化與意境營造方面見長,強調筆觸、留白與想像空間,呼應傳統美學中「意在言外」的特質。近年這類作品深受西方收藏家欣賞,其吸引力正是來自畫作本身的意念。

相比之下,美國畫家尤其注重色彩的表現力,擅長運用鮮明對比和光影效果,強調色彩帶來的情感和視覺衝擊。俄羅斯畫作則常見沉鬱厚重的色調,如深藍、暗紅、灰色,呈現出歷史與氣候所帶來的莊嚴與哀愁,例如弗魯貝爾的作品,往往帶有強烈的戲劇性。意大利畫家則以線條流暢、比例和諧見稱,特別在文藝復興時期,簡潔優雅的美學延伸至現代建築與設計中。

我偏好抽象畫,因為它不追求具體描繪,而是透過色彩與線條表達內心感受。抽象畫看似自由,實際卻非常講究基本功。比例、構圖、色彩與空間感都必須扎實,才能發展出自己的抽象語言。創作可以自由,學問需要訓練。就像音樂家要學音階與樂理,建築師要懂結構與透視,畫畫也一樣,不懂線條,色彩與結構,『天馬行空』只會變成『無的放矢』。

(本欄隔星期二、逢星期五刊登)

撰文: 楊美儀 美國認證專業美學家、HerbalGram創立人、大韓民國忠清北道榮譽大使/國際諮問官 angela@herbalgram.us
欄名: 緣來有美

楊美儀
楊美儀

我素食,但不盲信純素護膚品

發佈時間: 2025/06/27

我素食,但不盲信純素護膚品

 

作為一名素食者,經常有人問我,為何現時市場上大力標榜「純素護膚品」的產品,我卻選擇不走這條路。作為環保人士,我也十分支持保護地球,尊重大自然,但我不能妥協的是部分純素護膚品所採用的成分,竟然是來自植物殘渣或廢料的提煉。這類「植物性」護膚成分,往往缺乏原本植物應有的活性成分,對皮膚實質幫助有限。護膚品的根本目的,是要改善和促進皮膚健康,而非單純追求成分的來源標籤。

市場上有不少品牌以「100%植物性」或「plant-derived」作為賣點,吸引消費者。但這類標榜有時容易讓人誤以為「植物性」就代表品質優越或功效卓越。實際上,許多所謂植物來源的成分,是從植物的廢料或副產品中提煉而來,當中原始的活性物質已經所剩無幾,僅透過繁複的工藝與成本,將之轉化為可應用於護膚品的穩定型態。諷刺的是,這些來自廢料的成分,往往掛上「環保」或「永續」的標籤,價格甚至高於真正以完整植物萃取製成的原料。雖然這背後確實有其技術價值與環保理念,但我仍不禁思考:這樣的成分是否真的對皮膚有益,還是只是披上環保外衣的另一種市場話術?

我並不否認歐盟在環保和可持續發展方面是全球的領先者,他們在推動環保政策及產業轉型上做得很好,也應當受到尊重。但我必須坦言,當我看到部分品牌利用這些先進的提煉技術,當這些原本屬於植物廢料、對皮膚無實質幫助的成分,搖身一變成為「素食」與「環保」的賣點時,我不禁懷疑這是否只是另一種市場包裝手法。這是否在開拓一條全新的工業技術和利潤渠道?透過將廢料成份包裝成環保產品,借助消費者對環保的熱忱,擴大市場份額,在推動一種新的工業模式。

從我的立場來看,護膚品的核心價值是改善皮膚健康,這才是任何產品應該堅守的初心。環保當然重要,但不能成為犧牲護膚效能的藉口。我相信環保和可持續固然是未來趨勢,但不應該只是噱頭,更應該是實實在在的護膚承諾。

(本欄隔星期二、逢星期五刊登)

撰文: 楊美儀 美國認證專業美學家、HerbalGram創立人、大韓民國忠清北道榮譽大使/國際諮問官 angela@herbalgram.us
欄名: 緣來有美

楊美儀
楊美儀

為何角鯊烷價格差異大?關鍵在三重點

發佈時間: 2025/06/24

為何角鯊烷價格差異大?關鍵在三重點

在角鯊烷這個成分尚未流行的年代,我已開始留意這種無色無味、不黏不膩、極易吸收的護膚油脂。如今市面上充斥著聲稱含角鯊烷的產品,從幾十元到幾千元不等,令人眼花繚亂。很多人問我:為什麼價錢可以相差這麼多?怎樣才能選到真正值得信賴的角鯊烷產品?其實差異不在標籤,而在背後的選材與製程細節。

角鯊烷的來源、純度與穩定性,是我評估這類產品時最基本的三項指標。首先是來源問題。早期的角鯊烷多取自深海鯊魚肝油,這樣的來源雖然天然,但對海洋生態帶來巨大負擔。後來科學界開發出植物來源角鯊烷,如橄欖、米糠與甘蔗等,的確為這個產業提供了更可持續的選項。但植物來源並不代表高品質,植物性只是起點,它是否經過嚴格篩選、是否來自食品等級而非副產品,是我選料時最看重的部分。

其次是純度問題。高純度角鯊烷使用起來應該是無味無色、輕盈透亮、不會悶肌也不會泛油光。反之,如果是粗製濫造的角鯊烷,不但吸收慢,還容易與其他成分產生不穩定反應,甚至引起閉塞或敏感。這是我寧願成本高一點,也堅持選用經過多道精密提純的主要原因。

最後是穩定性。即使是好的原料,如果處理和保存技術不到位,也會迅速氧化或變質。像我們所使用的角鯊烷,是經過低溫冷壓與真空過濾處理,並在氣密環境下灌裝與包裝,目的只有一個:延長產品穩定性,確保每次使用都像剛開封一樣新鮮。為此,選擇採用氣密式壓泵包裝,避免空氣回流與二次污染是非常重要,這雖然比傳統開蓋包裝更昂貴,卻是值得堅持為內容物品質與用家體驗把關的方式。

在我眼中,護膚從來不是追求「愈多愈好」,而是用最少、最合適的成分,給皮膚最單純的平衡。角鯊烷這個看似簡單的成分,背後卻藏著許多良心與細心的選擇。我無法保證所有品牌都會對這些細節如實說明,但我希望自己是那個踏實做事的人,堅持把品質放在第一位。(待續)

(本欄隔星期二、逢星期五刊登)

撰文: 楊美儀 美國認證專業美學家、HerbalGram創立人、大韓民國忠清北道榮譽大使/國際諮問官 angela@herbalgram.us
欄名: 緣來有美

楊美儀
楊美儀

由角鯊烯提煉而來:為何角鯊烷成為護膚主角?

發佈時間: 2025/06/20

由角鯊烯提煉而來:為何角鯊烷成為護膚主角?

在上一篇文章中,我提到保濕的關鍵在於「補水」與「鎖水」同時進行,而透明質酸與角鯊烯正是這個黃金組合。不過,細心的讀者可能發現,市面上很多護膚品標示的成分,其實是「角鯊烷(Squalane)」而非「角鯊烯(Squalene)」。兩者名字相似,但在護膚功能與穩定性上卻有顯著差別。

角鯊烯(Squalene)是人體皮脂中天然存在的不飽和碳氫化合物,是皮膚天然保護屏障的重要成分,也存在於橄欖油、甘蔗、米糠油等植物中。因其結構與人體皮脂極為相近,滲透性高,對乾燥、敏感肌膚親和力強。

角鯊烯含有六個碳碳雙鍵,結構不飽和,極易與空氣中的氧反應而氧化變質。這看似是護膚的缺點,卻正是它在皮膚中發揮抗氧化保護作用的關鍵。它像一名「第一線戰士」,當自由基(如紫外線、污染)攻擊皮膚時,角鯊烯優先與自由基反應,相當於「犧牲自己」保護其他脂質不受損害。這讓它成為皮脂膜不可或缺的一環,參與維護屏障功能和細胞修復。

然而,脫離人體環境後,角鯊烯在護膚品中容易氧化,甚至產生刺激性副產物。科研因此採用氫化技術,將角鯊烯的雙鍵還原為穩定的單鍵,形成飽和的角鯊烷(Squalane)。角鯊烷既保留親膚和保濕特性,又大幅提升穩定性,更適合護膚品使用。

換句話說,角鯊烯與角鯊烷的關係就像生果與果乾──果乾雖然失去鮮嫩多汁,但經過處理後更易保存,核心營養與用途依然存在。只要原料純淨、來源安全、處理妥當,角鯊烷依然是優秀護膚成分,特別適合乾性、敏感或成熟肌膚長期使用。

市面上大多數標榜角鯊烯的產品,其實使用的多是角鯊烷。這並不意味質素下降,而是符合保存和應用需求。真正的護膚,是從了解每個成分背後的科學邏輯與技術開始。消費者無法從標籤得知成分來源與處理方式,因此選擇值得信賴的品牌和生產商,才是護膚的關鍵。(待續)

(本欄隔星期二、逢星期五刊登)

撰文: 楊美儀 美國認證專業美學家、HerbalGram創立人、大韓民國忠清北道榮譽大使/國際諮問官 angela@herbalgram.us
欄名: 緣來有美